close

                樹葬落土為安  環保延續生態

   樹葬是世界上最為先進的殯葬理念方法,不僅是符合“入土為安”的傳統觀念,更是環保綠色的選擇。楊梅區目前建立全市第一座楊梅生命紀念園區樹葬專區,引領綠色殯葬風氣,回歸自然。

 

   樹葬也稱花葬、撒葬,主要是將遺體或骨灰直接埋或撒在特定區域,在上面栽種花樹等植物,回歸大自然、化生為樹。台灣土地面積有限,尤其是大臺北地區、桃園地區地狹人稠,傳統殯葬的方式-使用棺木下葬,既無法腐爛又不利於土地資源的利用。採而用樹葬的方式不僅避免了境破壞、節省土地資源又有效地提升殯葬文化。樹葬之特色即非墓地、不立碑、沒有祭拜儀式的植存專區,植存對象不分宗教信仰或國籍。

3.jpg

 

寵物擁有和人一樣下葬的權利

    過去犬貓死亡都被依照一般廢棄物和垃圾一起焚化,這樣的做法是合法的,卻引來了大眾的批評。如今很多家庭中的寵物都跟隨主人的姓氏擁有自己的名字,漸漸成為家中不可缺少的一員,而這些家庭常常面對狗兒死亡的處理問題:除了部分送私人動物焚化廠以外,很多人到最後只能將犬貓屍體裝袋後,偷偷丟進垃圾車,久久不能平復失去“親人”的悲痛。那個每日陪伴家庭左右的寵物就隨著垃圾車消失在視野裡,追思成了難事。

    把死亡的寵物屍體比照垃圾一樣處理,是非常不尊重動物生命的表現,也影響環境衛生。現在,寵物可以擁有和人一樣下葬的權利,為了建立動物的友善環境,目前楊梅區公所正在籌畫設立「寵物樹葬專區」,讓寵物往生後也可以用綠色環保的方法葬在這裡。「我們目前還在規劃階段,預計年底前就可以讓大家使用。」,楊梅區公所主任秘書李秀玉介紹說。

    隨著養寵物的家庭越來越多,寵物往生後的殯葬方式也成為不小的難題。據農委會2007年的統計,台灣註冊寵物犬約一百三十二萬隻,寵物貓約二十八萬隻共有160萬隻。而全台僅僅只有21家寵物墓園,遠遠不能滿足需求。

    李秀玉描述說,「寵物樹葬專區的構想是可以蓋類似寵物生前的小屋子,四周用原木圍起來,這一塊草皮就像是寵物生前玩耍的地方。目前規劃可以容納大概500只寵物。」寵物殯葬亟待更規範、環保的處理方法。

 

繼承傳統 注入環保新觀念

    楊梅區公所從102年開始啟用「桂花園樹葬專區」,桂花園樹葬專區自102年服務71位往生者,103年服務77位,104年服務178位,去年105年更提升服務至331位,到目前為止,總計已達657位往生者。

    園區環境和樹葬的理念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採納。園區負責人王慶文介紹說,目前園區內使用電子香,既不會造成污染又可以重複使用,園區內越來越多的人用鮮花紀念往生者,環保的殯葬理念越來越流行。

    現在台灣西化風氣漸盛,家庭成員單純,高齡化社會來臨,如何降低繁瑣的儀式對於日常生活的影響,如何把更多資源用在應該需要的活人身上,才是當下新一代需要考慮的問題。

 

2.jpg

 

睹樹思人是生命的延續

    入土為安,生命至上。環保葬雖然不需要塔位元,也不必講究風水,但是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喪葬行業的從業者獲取的利潤。在未來經營的道路上從業者可以考慮:創新追思儀式的多樣性,例如定期或者不定期舉辦大道場的祈福超度、追思、感恩會或不同名目之活動,以更豐富、積極、正向的方式喚起家屬對慎終追遠的新思維,改變傳統的舊觀念,推陳出新,引領環保新風氣的同時,為盈利提供空間。

    為了提供民眾更優質之祭祀環境,楊梅區公所更於生命紀念園區崇德納骨塔周邊進行綠美化工程,委由中華大學景觀建築學系教授給予指導與建議,目前已完成草坪,日本女樽綠籬等綠化作業,後續將依季節規劃種植療癒性植物(:日日春等),希望能提供民眾使用意願並讓民眾在溫馨且綠意盎然的環境中追憶先人。

    往生者安葬的一段時日後,骨灰便化作泥土回歸大自然。滿足主人對已過世寵物有個安息處所的期望。所謂「樹大好蔭影、蔭影蔭子孫」,同時,入土為安的傳統思想與樹葬不衝突,其象徵生命永續、精神長存。頗容易得到認同,使用生物可分解環保骨灰袋可採用樹葬方式直接處理,亦可放置林骨塔數年後再採樹葬灑葬方式處理。

    除此之外,私人的寵物商店和禮儀師不用擔心被“搶生意”等問題,因為園區沒有提供寵物火化服務,寵物樹葬前主人依然需要自行找店家火化,把毛小孩打扮得美美的送它最後一程。

4.jpg

    在現如今的台灣社會環境之下,環保葬已成為潮流趨勢,對於死亡應保持一顆平常心,面對死亡要看淡,身後事更要簡單化,注重精神內涵。不必,身後事更要看輕,不必拘泥於肉身上,那灰燼終將化為一縷輕煙飄入大自然中,落葉歸根。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上創造更大更多的價值。

    目前樹葬專區處在免費試辦階段,未來是否收費還要再進一步研議。「這不是一種嘗試,而是一個持續性的工作。不僅僅是桃園地區,我們也歡迎外縣市的民眾來瞭解樹葬」李秀玉說,「這是環保工作也是一種公共服務,最終達到一種永續的發展」

                                                 備註:部分資料來自——楊梅區公所

王曉琛 張譯丹/報導

王曉琛/圖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cozhang004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